导读: 投了1600多份线上简历、50份线下简历后,张扬终于得到一份工作录用通知。年薪20万元,包食宿,工作地点在非洲。 应届毕业生李薇薇也...
今年4月,陈辉申请休假,得知被批准的那一瞬间,“喜悦溢于言表”,“领导15号批示,16号就走”。
这次离开,他没打算再回去。
不过,即使同是外派工作,不同的国家、地区与行业也不尽相同。一位在苏丹工作了近10年的中国人告诉记者,也有一些驻外工作的中国人不愿离开,因为那里“生活简单,工作环境单纯”。
张扬前不久赶往加纳就职,他和记者说:“很适应。”住在“楼”里,楼下就是工区,工作时间朝九晚六,公司有健身房、排球桌、KTV、电影院等,车队、保安、中国厨师也是标准配置。
不久,刘颖也乘机赶往越南胡志明市上岗,她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胡志明,期待和你发生的故事,喜乐或苦难我都会全盘接受。”
刘颖在胡志明市探店。受访者供图
放弃与重启
李司棋作为辅导员接触过一些想去非洲就业的同学。她了解到,有几位同学确实参加了面试,但最终都选择了放弃。在她看来,“去非洲找工作好像是同学们在挤过求职独木桥时,忽然发现有人游泳也能过河上岸,想着自己也跳下去试一试。”李司棋说,驻外就业很多时候只是扮演着“备用选项”的角色。
2022年5月,何晨曦拿到了一家专做非洲电视信号覆盖及内容供应的中国企业的录用通知,外派非洲,解决北京户口,年薪30万元左右。当时,她刚刚经历过秋招被毁约,人被困在新冠疫情中的上海,春招几乎停滞。“这个机会,确实缓解了我找不到工作的焦虑。”
但家人迅速地表示了反对,他们认为,非洲危险且遥远,一个女孩子把3年的青春时光耗费在那里,“回来连男朋友都找不到了。”从小养育她长大的外婆表示坚决反对,宁愿她回家做“全职外孙”。
何晨曦后来放弃了这个机会。她最终进入国内一家媒体工作,年薪15万元左右,解决北京户口。
“不可否认,那份非洲的工作让我意识到人生是旷野,别为眼前事焦虑。”
王泽林见过很多主动离开非洲的人,也见过一些去而复返的人。“经济压力、职业经历都会是他们重新回来的理由。”
在非洲,这样的纠结与反复每天都会发生。
回国之后,一天投十几份简历,不到30天,陈辉投递了将近500家公司,行业涉及方方面面,但几乎没有回音。
他开始怀疑从非洲辞职、回国就业的选择是否正确。
从4月休息到5月,家人已经开始催促陈辉找工作。但失去了“应届生”身份,找工作对他来说变得更难了,他不得不再次把目光转向非洲。
“我现在正在联系一些安哥拉的朋友,看有没有工作机会。”
现在,他觉得自己已经搞清楚了非洲的生活,所谓孤独、娱乐匮乏、物质保障不足都不是离开最重要的理由,他也时常想起安哥拉漂亮的大海,园区的黄昏总有彩虹出现。他认为之前的工作节奏与行业性质息息相关,不论国内国外。
记者再一次联络陈辉的时候,他仍然没有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他说,自己甚至考虑去快餐店,“我们这边麦当劳时薪11.6元”。
他还在等待,不论是来自安哥拉还是国内的好消息。
上一篇:韩国洪灾鸟叔称天气完美引众怒 引发争议后很快删除了相关帖文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