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赵辰雷娱乐网>奇闻异事 >   正文

应届生在非洲“上岸” 能吃苦,非洲就是挣钱天堂

导读:  投了1600多份线上简历、50份线下简历后,张扬终于得到一份工作录用通知。年薪20万元,包食宿,工作地点在非洲。  应届毕业生李薇薇也...

  但是,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会给员工配备类似的商业保险。

  甚至,搞清楚驻外工作的薪资计算方式,对求职者来说都是一种挑战。

  外派非洲的薪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正常工资,另一部分是海外补贴——企业会综合外派国家的各方面条件给予员工补贴。虽然承诺的薪水大多是国内同岗位的2-3倍,但在非洲,工资拖欠却是常有的事,张扬告诉记者,“有一些工程类的工作可能会在工期结束之后发放,或者半年一发。还有一些公司会在合同上写‘国内工资5000元,出国补贴15000元,分两个卡打,一个打美金,另一个打人民币’。”类似的信息都要和公司提前沟通,这是驻外就业谈薪博弈的一部分。

  加纳当地房屋。

  幻想与现实

  在海外,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这些年轻人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

  去越南胡志明市工作之前,22岁的刘颖认为自己摆脱了不停加班的工作模式以及同辈之间竞争的压力。“在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新鲜的体验可以带给我很多力量。”

  刘颖在网络上标记了当地的一些咖啡店,她想在工作之余去打卡,体验当地的风土人情。

  第一次崩溃发生在出国前的国内培训期间。公司的同事告诉刘颖,“单休,周末可能也要加班;园区距离胡志明市很远,下班去喝咖啡的设想几乎不可能实现。”

  而在安哥拉工作的陈辉,对非洲有一幅想象的画面——每年6月,成群结队的角马浩浩荡荡朝着另一个草原远行,扬起沙尘滚滚。

应届生在非洲“上岸” 能吃苦,非洲就是挣钱天堂

  陈辉本来在武汉有一份工作,年薪十几万元,未来清晰而稳定。但他还是决定远赴非洲,冒一次险。

  去安哥拉上岗之前,陈辉也在公司总部培训了一段时间,他听到一些传闻:“没有休息、工作强度大。”他对工作的期待逐渐被消磨,觉得自己的选择可能草率了,临行前他发了一条朋友圈,“这次没法收手了。”

  在安哥拉,他待在一个像营地一样的园区里,园区四周用集装箱搭起了很高的围墙。他被分配了一间长7.5米、宽2米左右的集装箱房。狭长的房间配备了空调和独立卫浴,里面还放着一张床和一张书桌。陈辉记得,铁皮房子里很闷热,每天中午空调必须调到16摄氏度。

  公司为员工请了中国厨师,还有菜地和养殖区。“杀一头牛能吃很多顿,但已经很久没吃牛肉了。”陈辉说。

应届生在非洲“上岸” 能吃苦,非洲就是挣钱天堂

  到非洲之前,陈辉觉得自己即将前往一片野性而自由的土地。但到了之后他才发现,在这里“自由”意味着“放弃保护”。在陈辉到安哥拉之前,公司所在的园区发生了一起恶性案件,之后,就加强了日常管理,员工不能随便外出。驻安哥拉半年的时间里,陈辉只因公出差去过一次马达加斯加,“别说去看动物大迁徙了,连当地的商场都很少去。”为了安全,大多数时候,他都被“困”在为中国企业专设的园区里,篮球、图书、Switch游戏机是最忠实的伙伴。

  “这里的门卫都扛着枪。”陈辉觉得,虽然社会治安不好,但中国人在当地的安全还是有保障的。

  生活的枯燥和乏味尚属陈辉可以接受的范围,但他从没想过,自己到安哥拉工作半年的时间里,只休息过两天。并且,由于时差的原因,他的工作时间总被无限延长,“领导经常晚上九十点发个消息,要求立刻把这个东西做出来。”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