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然而,如今出现的这个新的事实,即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具有不断超出预期的性质,应该帮助我们认识到“未富先老”这个特征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与日俱增的性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常常超出预期。
现在来看,这个预测是科学且客观的,本身并无瑕疵。应该有信心的是,人口负增长的事实也不会改变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预期。然而,也需要指出,学者们预测未来经济增长速度时,隐含的假设是中国人口总量将在2030年达到峰值。换句话说,当时的预期是在中国人口总量达峰之时,经济总量超越美国,即两个重要的转折预计同时到来。
这种同步预期也不无道理。我们不妨回想一下,2010年,正是在中国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达到峰值时,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取得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更有意思的是,这一年也恰好是日本的人口总量达峰之年,随后的人口负增长在日本触发了严重的经济衰退。这似乎表明,在人口转折点与经济转折点之间存在统计上的相关关系,虽然背后的逻辑比表面看上去更复杂,有待深入探讨,但可以确定的是两者之间绝非无关。
我们先来注意一个已经显现的事实,即中国人口总量达峰的时间先于经济总量超越美国的时间。2021年,中国GDP为17.73万亿美元,占全球经济总规模的18.5%,同年美国GDP为23.00万亿美元,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为23.9%。美国的经济体量仍比中国高出29.7%。
这是中国特有的“未富先老”特征的一种表现。以往我们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这个独特表现的认识,仅限于把老龄化程度与经济发展阶段进行比较。例如,我们往往观察到,在相同的人均收入水平上,中国比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老龄化率更高、总和生育率更低、人口增长速度更缓慢等。由此揭示出的很多信息,对于我们认识中国的新国情无疑大有裨益。
然而,如今出现的这个新的事实,即中国人口转变的速度具有不断超出预期的性质,应该帮助我们认识到“未富先老”这个特征不是静态的,而是动态变化的,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与日俱增的性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常常超出预期。这说明需要及时且准确地把握不断变化的人口数据及其揭示的发展趋势,遮遮掩掩或判断失准都可能误导宏观决策。更进一步,无论数据揭示出怎样的趋势,决策者和研究者还是需要有超前的思维,不仅密切注意“灰犀牛事件”的动态趋势,还要足够警惕“黑天鹅事件”。
蔡昉著,《人口负增长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与机遇》,中信出版社2023年3月
上一篇:淄博老板娘为赶高铁小伙1V1烤串 淄博俨然成为文旅圈顶流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