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勒惠利尔(Anne L’Huillier)是第5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视频截图:隆德大学Nina Ransmyr 如...
瑞典隆德大学教授安妮·勒惠利尔(Anne L’Huillier)是第5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女性。视频截图:隆德大学Nina Ransmyr
如果相机够快,拍下来的都是“慢动作”。
蜂鸟每秒钟可以拍打翅膀80次。人眼无法看清,但高速相机可以将其动作定格成一帧帧清晰的画面。
24年前,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被授予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快的“相机”的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教授艾哈迈德·H·祖瓦伊勒(Ahmed H. Zewail)。他用飞秒激光看到反应过程中化学分子的过渡态。
而今,世界最快“相机”再次升级,速度加快千倍,从飞秒跨越到阿秒,“看到”分子中电子的运动,并斩获20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阿秒光脉冲(简称“阿秒脉冲”)是一束极短促的闪光,提供了一开一关极快的相机“快门”,能够“拍摄”到狂飙中的电子。
发明这种基础科学的新工具、新技术的科学家们,将人类带进了阿秒时代。
一秒钟内的阿秒数与138亿年前宇宙诞生以来所经过的秒数相同。
电子绕氢原子核一周大约需要150阿秒。
而目前阿秒脉冲的世界纪录是43阿秒脉冲。
10月3日下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方少波告诉澎湃科技,进一步增强阿秒脉冲,现在还存在技术难度。目前43阿秒脉冲的世界纪录保持者、来自德国的托马斯·高尼茨(Thomas Gaumnitz)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因为忙于搭建阿秒脉冲光源,一直没有发表论文,直到博士后阶段才发表了第一篇研究论文。
上海理工大学光电信息与计算机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一向澎湃科技表示,2023年三位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他最熟悉的是安妮·勒惠利尔(Anne L’Huillier)。从2014年开始,双方就空气激光等相关课题展开合作,先后在安妮实验室进行过4次合作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