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赵辰雷娱乐网>奇闻异事 >   正文

六成市民住政府保障房 深圳如何做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导读:  深圳可能是国内第一座提及二次房改概念的城市,早在2018年,便提出到2035年筹建100万套以上保障性住房的目标,这一目标达成的时间目前...

  2022年11月深圳推出第一批人才房,超1.5万户家庭选购4422套房源,选房历时20天,最终仅有1930套被选定,去化率约43.65%。不同区域项目分化严重,两房三房分化也较为明显,其中龙岗宝龙和大鹏新区的3个项目销售惨淡,大鹏新区的安居君兰湾府三房最终选房率只有1%左右,龙岗宝龙的安居颢龙苑三房也仅有22%的选房率。

  考虑到一线城市中深圳户籍的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其实第一批人才房的申请门槛也并不高,需要购房者自身在深圳无房,且具有全日制本科以上学历或二级以上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深圳户籍以及在深圳缴纳社保。

自深圳人才房推出首批项目以来,其较高的弃选率便引发外界关注。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低迷的原因之外,“十年内禁止交易”的规则被视为主因。

六成市民住政府保障房 深圳如何做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据深圳乐居统计,2023年人才房的去化率尚可。截至11月底,深圳今年已配售及在售中的人才房项目共有18个,供应总量超1.5万套,累计超10万家庭参与申购人才房,已有12个项目售罄,部分进入常态化配售的项目也仅剩少量房源,整体去化率高达80%以上。

  在人才房去化率差强人意的情况下,深圳今年两次下调申请门槛,“去化库存”的意味明显,因为人才房也将会停止建设。

  2023年7月3日,深圳一次性发布了《深圳市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深圳市保障性租赁住房管理办法》《深圳市共有产权住房管理办法》《深圳市保障性住房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四个文件,于8月1日正式实施。施行之日起,不再安排建设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住房,这距离深圳推出首批人才房仅半年有余。

  尽管深圳已宣布不再建设人才房,但结合此前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的存量住宅用地清单来看,深圳未来还将有近19个人才房项目入市,总房源达1.4万套以上。

  7月发布的四份文件,意味着深圳的住房保障体系将由当前公租房、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为主,“转轨”为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意见》提出的以公租房、保租房、共有产权住房为主。

  其中共有产权房被认为是对人才房、安居型商品房的替代。不过,相比于后两者10年后可以上市交易的规定,共有产权房封闭性更强。

  有接近地方住建部门的人士向《中国新闻周刊》分析,其实早在2014年4月,深圳便与北京、上海、成都、淮安、黄石等5座城市成为首批共有产权住房改革试点城市,但此后一直未能推出共有产权房。“其实一些已经推出的共有产权房项目往往沦为‘鸡肋’,因为其只能转让给符合条件的对象,并未充分保护购房者产权。”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