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一孩难求”的幼儿园将何去何从? 低生育直接威胁到幼儿园的生死存亡 根据《教育蓝皮书:中国教育发展报告(2019)》,2017年在园总人数为4600 14万人;按照出生人口变动趋势,从2021年开始,即使全国适龄幼儿全部入园,总在园人数也不会超过4500万人,学前教育会比预期更早迎来供需逆转的拐点。
但是,这并不是说学前教育就不需要增量了,“有增有减”才是平衡之道。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中,人口变动不居,如农村的空心化和人口的城镇化,都时刻在改变人口的再分布状态。幼儿人口作为从属人口,其学前教育需求变化快速,城市化、区域化、社区化特征明显。
所以,政府要重视照应生命周期和生源供给的中短期规划和区域规划(如社区规划),以便快速捕捉人口需求信息的变动,并及时作出回应。面向可预见的未来,需要的策略或许是“消化总量,控制增量,合理分布,调整结构”。
今后低生育率和少子化仍将继续,而且大概率是难以逆转,成为人口的新常态。现在宏观上的少子化是微观家庭异质性、差别化生育现状的平均反映。虽然总体上生育率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但在一个社区或者一个区域,生育的多样性依然存在。
趋势性的少子化和多样性的低生育,构成了一对容易被忽视的矛盾,这意味着规模化学前教育需求缩减的背后碎片化、个别化的学前教育需求也依然存在。
所以,对幼儿园来说,可能是“一孩难求”并围绕这个展开生存竞争;对有些家庭来说,则可能会遭遇“一园难求”的困局,深受“入园难、入园贵”老问题的困扰,反过来会进一步遏制生育意愿,导致生育率持续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