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医学生培养了八年 为何还不会看病? 如今医学毕业生想进入大医院很难 “如今医学毕业生想进入大医院很难。”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孙永安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去年他所在的神经内科,接到了七八十份简历,但最终只有一个招收名额。李洲所在的医院在当地属于大型
“各个医院对规培把握的严格程度不一样。”张曼说,有的医院特别严格,严格按照规培轮科计划进行;有的医院很“划水”,规培医生3年都在自己导师的科室,如果医院完全不把关的话,规培手册都自己填,最后出科室的表格,找科室主任签字就能通过。
赵琳是上海市一家三甲医院的规培医师,她对《中国新闻周刊》说,“现在很多规培医生,都没上过临床,只会书本上的东西,可病人又不会按着书本生病。”
“规培生的收入并不高。”李洲说,他所在的医院,2010年~2012年期间,规培生一个月所有收入仅一两千元。现在他所在医院规培生月薪水涨到5000元/月左右,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和医院的补贴。
广州工作的张曼算了笔账,她规培时每个月的所有“收入”大约总计2000元,这其中还包括学校发的助学金、学校每月学费返还等。张曼表示,各个医院规培待遇差别很大,月薪从几百元到几千不等。如果医院不提供住宿,这一收入在大城市租房都不太够用。
除了规培,近年专培的推广也在逐渐加大,即在5年医学类专业本科教育、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依据相关要求进行2~4年的专培。
2015年,原国家卫计委等8部门印发《关于开展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试点的指导意见》。2022年12月7日,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对于政协委员的“提案答复函”中提到,专培制度试点工作2016年正式启动,先后选了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心血管病学、神经外科、内科危重症医学等10个代表性较强、社会需求较大的专科作为试点,共遴选224家专培基地,累计培训专科医师7500余人。
“进行过专培的医生,并不意味着水平就更高,大部分医院也没有硬性规定,一定要进行专培。”葛均波表示。五六年前,为和国际接轨,他联合其他几名政协委员呼吁,在国内成立专培试点。
在美国,学生获得MD学位后,进入住院医师培训阶段,不同专业时间不同,内科系统需要3或4年,外科系统需要5至7年。此外,美国医学从业者需要经过3次医学资格考试才能获得医师执照,考试内容覆盖理论和实践。
现在全国范围内,专培还没有正规化。葛均波认为,是时候回顾下,看能否制定一套标准化的制度,对什么人群需要专培、从什么阶段开始专培。通常,医学生毕业进入医院五年后,就可以申请升至主治医师。他思考过,是否主治医生职位以上的医生就不需要专培。不过,主治医生这一群体在医院占比很高,如果不进行专培,这一群体的知识面掌握得可能并不那么全面。
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医生?
目前的医学生主要由三大类院校培养,包括综合型大学的医学院、传统独立的医学院、职业高中及大中专院校的涉医涉卫院校。熊思东指出,从数量上看,每年培养出的医学生足够满足全国需求。不过,医学院毕业的学生并非全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因此出现毕业生多于医院需求的现象。
让熊思东明显感受到的一个趋势是,医学院对学生的培养方式是同质化的,都向培养顶级医生的方向走,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现在从事全科、社区医养结合的贴近老百姓的医生越来越少,而去顶级三甲医院成了大部分医学生梦寐以求的选择。客观情况是,现在基层医生高度缺乏,顶级的三甲医院很多医生挤破头却进不去。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