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赵辰雷娱乐网>奇闻异事 >   正文

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

导读:  12月4日18时26分,随着四川成都一位消费者的鲜花包裹从云南昆明发出,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  快递...

  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即“民营经济31条”发布。随后,作为配套政策,《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即“促进民营经济发展28条”落地。11月,八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强化金融支持举措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

  随着一系列配套政策举措落地实施,各类经营主体发展预期趋稳。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

  △2023年11月12日,火车在广西钦州港码头装运集装箱。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出现了变化,特别是生产要素相对优势出现了变化。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达到了瓶颈,旧的生产函数组合方式已经难以持续,科学技术的重要性全面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更强调自主创新,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9月6日至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期间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总书记强调,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加畅通

  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

  上海,正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倾力打造从“0”到“100”的科创链条,以创新策源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

  在上海科技创新成果展,介孔材料、环形RNA、智能机器人、创新药械,还有“空天陆海能”的一个个大国重器等,令人目不暇接。

  11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此考察参观后说:“上海取得的这些科技创新成果,让我感到很踏实,有了更大的信心、更足的底气。”

  科技创新,也给中国经济稳步前行带来了信心和底气。面对美国等一些国家“脱钩断链”的打压,我国加快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不断提升战略性资源供应保障能力,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中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畅通。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