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若按照最严格的限制措施估算,将存储晶圆等半成品包含在内,根据美光科技2022年财报数据,其此时退出市场,就会留出最少33亿美元(约合230亿元)的市场“空白”,以待其他厂商进行填补。
中信证券在5月22日当天发表的一份研报中指出,目前美光在华产品销售限制对象或主要面向“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运营者”,其认为针对产品主要为美光直接向国内终端销售的存储成品(解决方案产品),预计下游客户有望加速国产化产品(存储晶圆/模组)导入。
5月23日,沪上一家大型券商的电子首席分析师王泓告诉记者,美光在华限制销售产品应包括存储器及存储晶圆,不太可能只限制其存储器销售而放任存储晶圆不管。
“网信办的公告说得还是比较明确,即美光的产品存在重大安全风险,这种安全风险不单单在于存储器产品本身,也应该包含作为存储器重要原材料的存储晶圆。”王泓说。
CFM闪存市场则指出,虽然网信办的公告表明美光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产品存在重大风险,尤其是企业级存储产品将会受到最直接的影响,而手机和其他客户也将会逐渐降低来自美光的供应占比。不过,此次限制是否会涉及美光的晶圆等半成品的销售,还有待后续跟踪。
若按照最严格的限制措施估算,将存储晶圆等半成品包含在内,根据美光科技2022年财报数据,其此时退出市场,就会留出最少33亿美元(约合230亿元)的市场“空白”,以待其他厂商进行填补。
王泓告诉记者,国内存储市场需求一直较为庞大,但进口依赖严重,存储器与晶圆两大领域的海外品牌市场占比都超过90%,市场集中度较高。当前美光的“意外”出局,给国产厂商一次难得的机会。“将订单转向国产厂商,构建多元化供应链,是行业内近年来通行惯例,且国内头部存储芯片厂商的工艺已经赶上海外品牌,受益是必然的。”王泓说。
难以“填补”?
顾先生认为,美光遭受限制,将有利于国产存储器厂商扩大市场份额,这点毫无疑问。但他同时表示,产能不足及缺乏市场验证是当前国产品牌面临的主要难题。“美国今年持续加大对先进工艺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生产18纳米以下制程DRAM、128层以上NANDFlash相关设备都已被列入管制当中,像合肥长鑫和长江存储想要在短时间内扩大产能还是比较困难,加上技术与三星、SK海力士这种头部企业还存在一定差距,想要吃掉美光留下的份额不容易。”顾先生说。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