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近日,有女乘客披露了自己乘坐网约车被司机骚扰的视频。其中诸多细节和是非,仅凭网传片段尚难得出结论,但评论区的一些声音却着实让人不吐不快。比如有人提出,是不是女乘客的穿着打扮让司机误会了?于是,当事人无奈晒出当日衣着,以长衣长裤自证“清白”。
社会大事小情林林总总,怎么看、怎么想都要尊重事实,遵循法理,不能乱拍脑瓜、乱按键盘。事实上,很多“受害者有罪论”的分析,都是基于“吃瓜群众”的恶意脑补,更有甚者,搞些捕风捉影的故事情节,引导网友往“狗血剧”的方向揣测。说白了,这些追问和怀疑,最终目的于厘清是非无益,基本上是迎合一种探知“隐秘真相”的窥私欲和阴谋论。
一位曾遭偷拍勒索的女演员发文坦言:很多时候,受害者都有一种无力感。这种无力感的一大来源,即在于站上了风口浪尖,人多嘴杂、“得难偿失”。倘若这一负面循环固化,受害者变得沉默,那么谁将变得嚣张?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每个人都应当呵护那些捍卫正义敢于发声的勇气,对兜售“受害者有罪论”者坚决说“不”。
上一篇:一辆车两年收58张罚单罚金27.5万 让人怎么服气?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