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赵辰雷娱乐网>奇闻异事 >   正文

医院“计划生育科”里的已婚女性 “计划生育”的责任也同样需要落在家庭上

导读:医院“计划生育科”里的已婚女性 “计划生育”的责任也同样需要落在家庭上  除此之外,就如同“家庭计划”所注重的“家庭”一样,“计划生育”的责任也同样需要落在家庭上,而非仅依靠女性的节育。

  与曾经被迫“上环”后十几年置之不理的女性相比,陈素文认为,如今主动要求“上环”的女性,对自己身体状况敏感,反而是一种避孕和性教育意识提高的体现。“她们完成生育计划了,就采取一种长效理性的避孕措施,”她说。一切都是能掌控的、有计划的。

  同样需要回归本意的,还有“计划生育科”。这两年来,陈素文总是会接到别人的电话,问她生育政策放开了,是不是科室要消失了,这让她觉得很无奈。

  在中国,“计划生育”四个字有着鲜明的时代感,是连接着特定生育政策的产物,使得人们总以为“计划生育”相当于“流产”、“节育”。

  事实并非如此。在国外,长久以来,“计划生育”更多指的是一个家庭内的生育安排——选择合适的生育间隔,生育时间,优生优育,每个家庭都不一样。

  在美国,“计划生育协会”也被称为“planned parenthood”。在中国曾经的独生子女政策下,这种被强力干预的家庭生育安排几乎是完全统一的:“生完一个孩子后,所有家庭的计划都一样,都是终止妊娠。”

但现在,陈素文觉得,人们对“计划生育”这个词语的认识或许也需要改变。计划生育科本身或许可以换种称呼——“我们可以叫‘生殖调节’,或“生育调控”,帮想避孕的人避孕,帮想生孩子的人生孩子。这也是与我国现行的生育政策相符的。”

医院“计划生育科”里的已婚女性 “计划生育”的责任也同样需要落在家庭上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