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提前还贷的人能有多拼 提前还贷需要特批 排长队还贷的杜鹃,在投诉无用后,还曾去网上咨询律师,询问能否上诉,对方回应称:“省点力气,不如直接闹。
人们对利息支出变得更敏感,还在于不再坚信房价涨幅能覆盖房贷利息。何倩的房子位于广州郊区,2018年买房时,正值一轮涨价,买在2.5万左右一平。去年底,她接到中介电话,问卖不卖房,她才知道,现在的行情跌到了一万七八一平。“(房子)跌了大概30万,现在想的,只是还能不能回到之前的价格。”她还听说过更夸张的故事,属于广州都市圈城市的清远,到广州乘高铁最快只需要12分钟,几年前涨到上万的房价,现在直接腰斩,“有人卖房的钱还不够还银行里剩下的贷款”。
还有一些数字不断挑拨着还贷人的神经。理财利率跑不过房贷利率,也推动许多人动念头提前还贷。前几年,周春晓也理财。她买基金、定期,行情好的时候,最多的一笔赚过四五万,“但去年全部吐出来了”。
王信这次准备把剩下的几十万贷款一次还清,这是他和妻子好几年的积蓄,“都是血汗钱”。去年下半年,妻子购买的基金和定期理财都出现了亏损,具体亏了多少,王信默契地没有过问,但理财不亏的话,“可能提前还贷的想法不会这么快冒出来”。
各种利率比较下,反映的是人们对未来收入的不乐观。
李华还记得几年前买房时的心态:“那会儿是不顾一切想上车,房贷是收入的一半,依然觉得充满希望,总觉得收入肯定会越来越高。”而这几年,他渐渐感到安全感越发稀薄。身边创业的朋友忧心客户不再续约;事业编的朋友工资还会下降,而在互联网行业的他,这几年见证了太多同事被裁员。
今年刚过完年,人力就找到李华,告知他需要进行“盘点”,他心知肚明,这意味着又要裁员。今年的裁员信号来得更早一些,他决定要做好防范风险的准备。“我逐渐把提前还清房贷作为人生目标,这必然会抑制一部分消费欲望,但也许是能让我活下去的最优选。”
▲ 李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关于提前还贷的思考。图 / 受访者提供
就像松鼠越冬前,要在树窝里堆满坚果。面对缺乏安全感的环境,人们本能地希望给未来的生活增加一些确定感。
尝到提前还贷的甜头后,文竹和丈夫很快决定再次提前还贷,她调侃自己对此“上瘾”。去年十一月,文竹还了20万,缩短了五年年限。今年年初,又还了25万,这次选择了降低月供,从每个月还贷9000多元降低到了6000多元。
这套房是文竹在2019年作为婚房买下的,位于北京南五环外,利率5.4%,首付120万,举全家之力。刚买完房,文竹和丈夫还完月供只剩下2000元,后来俩人工作渐渐起步,才慢慢攒下钱。对于文竹而言,不断降低月供和年限的过程,能够增强她对于生活的掌控感,“保持呈现一种向上的状态”。
负担降低,也能让文竹感觉更踏实了。她前两年开始备孕,但发生了两次意外,去医院也没有查出原因。现在月供降低后,“选择增多了,就算离职备孕,也是可以接受的”。在从前,这是她想都不敢想的状况。
还贷以后的人生
提前还贷,银行的阻碍或许还能破除,但对更多人而言,是否有余钱还贷,可能是更现实的命题。
时雨去线下填提前还贷申请时,她发现有人填完表,没交给银行,径直带着表离开了。那张表格上,除了身份信息,客户一般会填上预计还贷的款额。时雨当时觉得困惑,等轮到她还款时,贷款经理告诉她,填了要还多少,必须保证卡里有对应的钱还贷,她才明白:“如果你填40万,你必须要保证有40万,对有些人来说,中间可能性的区间就没有了,可能还是要考虑一下。”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