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王而西,2003年出生在凉山的一个小山村,目前在四川自贡一所职业学院读大一,学的是护理专业。5月21日,她向红星新闻讲述了父亲求职背后的经历。
作为中国“第一代农民工”,54岁的老王半生都在建筑工地打工。自2019年起,随着全国多地发布建筑业“清退令”,禁止60周岁以上男性及50周岁以上女性从事建筑施工作业,老王已经感受到,高龄农民工找工作越来越不容易。
“现在很多工地,男的超过55岁、女的超过50岁就不要了,主要是年龄大了怕出安全事故。”老王告诉红星新闻,这次从老家出来打工,先去了江苏的工地干钢筋工,但他发现使用的钢筋又大又重,做起来很吃力,“现在年龄大了,手脚都比较慢,干了四天半后就去了安徽的工地,那里稍微轻松一点。”
红星新闻记者注意到,上海、广东深圳、江苏泰州、湖北荆州等地先后曾出台政策清退超龄农民工,要求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用工年龄管理。主要是基于安全考量,建筑行业安全事故风险较其他工种大,从事建筑行业的工人里面高龄农民工占比又比较大。
多年的建筑工地生活,老王也直观感受到,工地上几乎找不到60岁以上的农民工,甚至超过55岁的都很少。与此同时,他也感受到,现在的工地管理越来越规范,进入工地要人脸识别,还必须戴安全帽,安全事故更少了。
未来的打算:
坚持到干不动为止,以后回农村养老
当农民工老了,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有什么打算?“走一步看一步”,是不少农民工的回答。“在工地干了一辈子,不干这个能干啥呢?”老王告诉红星新闻,他要坚持到干不动为止。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