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赵辰雷娱乐网>娱乐八卦 >   正文

父亲手机满屏求职信息 看哭女儿 连发十几条求职信息无人回应[

导读: 王而西,2003年出生在凉山的一个小山村,目前在四川自贡一所职业学院读大一,学的是护理专业。5月21日,她向红星新闻讲述了父亲求职背后的经历。

  5月23日晚上,刚下班的老王告诉红星新闻,小时候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加上兄弟姐妹比较多,难以吃饱穿暖,“我十多岁时,父亲就因病去世,母亲好不容易把我们养大。小时候没有条件读书,现在很多字都不认识,只能干点苦力活。”

  为了让家里人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老王二三十岁就外出打工,去过很多省市,开始是在工地做小工,最近几年才做钢筋工,每年只有过年才回家。

  在他看来,建筑工地的生活,每天睁开眼就是干体力活,然后吃饭、睡觉,日子循环往复。这些年,老王去过很多城市盖楼,但都不记得小区名字。而家里盖房、孩子上学、日常开支,靠的都是他这份收入,他用自己的双手撑起了家庭的希望。

去过的地方有什么不同?老王想了很久才答上一句,“我觉得工地都一个样,如果要说天气的话,我觉得北方的冬天没那么冷,南方的冬天下雨很冷,手脚都冻得没有感觉了。”

父亲手机满屏求职信息 看哭女儿 连发十几条求职信息无人回应[

  现实的尴尬:

  “清退令”下年龄越大找活越不易

  实际上,老王只是千万农民工中的一个缩影。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22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9562万人,其中,50岁以上农民工约有8632.1万人。

  建筑工人正在高温下施工 资料图片 王效 摄

  专家指出,上世纪70年代及以前出生,并在80年代初至90年代外出务工的人群,在学术界被称为“第一代农民工”。他们是生计型农民工,外出务工是为解决家庭生计。目前,他们的年龄大都超过50岁,很多仍在打工。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