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5月22日,西安高新区举办了一场土地推介会,这是西安最核心的区域,尤其是大热板块高新CID(中央产业创新区),每次土拍都吸引众多开发商...
“别盯着几宗地抢的人多,就觉得土地市场回暖,其实低能级城市和非核心地块已经水深火热了。”一家大型央企投资总杨铭说。
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年上半年,全国300城住宅用地推出2228宗,成交1622宗,供求规模均降至近十年以来同期最低位。
各地为了卖地,正使出浑身解数。
“等待”一场流拍
土地是地方政府招商引资的抓手,也是政府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资金来源,卖地则是政府经过漫长的一级整理开发过程后变现的最后一环。
如何给土地估价、定价,一方面需要根据地价资料和标准对土地进行合理评估,另一方面还要对未来地价、房价变动做出准确预测。
按照惯例,地块完成一级开发的土地拆迁补偿和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七通一平”或“五通一平”后,政府会制定出让地块的基础指标,如用地性质、出让年限、容积率、土地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密度等,委托1-3家第三方土地评估机构出具土地估价报告,给出参考价,再经过区级土地储备中心初次评估,再由区长、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局长、分管国土的副市长等组成的地价评审委员会进行“二审”,最后形成一份土地估价报告,上报市级政府审定。
地价并不能随意下降,前述央企西安投拓负责人解释,一般根据地块所在区域的历史成交价推算底价,只会一次比一次高或持平,低于历史水平的几率很少,“除非流拍,才会考虑降地价”。但一旦流拍率过高,区土地部门会被省厅问责,每一宗地流拍都需要做报告解释。
多数城市为了降低流拍率,会提前找好兜底方,问清楚企业有拿地意向后再挂牌,确保万无一失。
杨铭透露,有几个城市由于土地成交不景气,会先和开发商沟通,将地块以原价挂牌,如流拍,再和市政府申请降价出让,让开发商们“等一等”,最终成交的计容楼面价下降幅度在10%-30%左右。
摆出诚意
除了精心筹办一场推介会,为了卖地,各地政府正不懈努力。
对外招商是地方政府的日常工作,但今年尤为频繁。前述央企西安投资负责人表示,今年春节后,区、市一级政府部门多次提出希望率队到集团总部拜访。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