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与之相呼应的是,滴滴的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3月-2021年3月,滴滴在中国拥有1300万名年活跃司机,而2022年3月-2023年3月,这个数字变成了1900万,短短两年时间增长了600万。
此外,这一行还面临着诸如违章等风险,若不小心出交通事故,可能几个月就要白干。
但遗憾的是,即便是10单,也并非每个司机都能轻易达成目标。
以东莞为例,东莞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监测信息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市77.3%的网约出租车每天接单不足10单;日均订单≥10单的网约车中,单车日均营收约260.83元。
济南发布的风险预警也提到,济南市网约车市场运力已基本饱和。“目前网约车单车日均接单量不足10单,网约车数量过剩、市场主体过多也对行业的安全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而即便是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相关数据也并不好看。今年1~3月,广州网约车单车日均订单量分别约为15.59单、15.92单、14.74单,单车日均营收分别约438.8元、406.07元、354.77元。无论是日均订单量还是日均营收,都在逐月递减。
“车子不好开,钱赚不到。”李朝因无奈说道。
专家:提高网约车安全门槛
准入门槛低、时间相对自由是网约车的一大特点,自然吸纳了大量灵活就业人员。与此同时,一些网约车平台为了在短时间内抢占市场份额,降低了准入门槛,导致网约车司机“良莠不齐”。
随着各地网约车市场日趋饱和,关于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可以有效避免市场竞争过度,同时,也有助于对行业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运营规模。
其实早在几年前,多地就已经探索建立网约车退出机制。如2019年时厦门推出“车证”考核机制,网约车公司向驾驶员发出警示,如果在考核期内完成单量没有达标,平台有权解除车辆接入协议,“车证”也将被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注销。
2021年,广州建立网约车平台合规率监测机制和常态化信息发布机制,定期统计网约车平台运营车辆、驾驶员合规率,对不达标平台公司开展重点监管,并通过官方途径向社会公布行业市场运营、执法监管等情况,加强社会公众对行业的了解和监督。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