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就在不久前,《广东省推进能源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印发,其中一项目标提到,广东电源装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7亿千瓦提升至2025年的2.6亿千瓦,相当于3年内扩能52.9%。在这“一缺一补”之间,存在何种关联?
更难解决的问题在于新能源发电。
据林伯强分析,广东风电、光伏发电的占比仍然比较小,装机规模占比并不能等同于发电量占比,而且光、风发电量平均利用小时数在多种发电方式中最低,远小于核电,装机规模增长也不一定带来发电量增长。另外,在反常气候下,强烈依赖天气因素的风、光发电同样会受到影响,很难成为比现有供电模式更稳定的电力。
送电
而通过“西电东送”而来的电力,仍然有不少广东无法“拒绝”的优势。
作为清洁能源的水电,其发电所造成的碳排放量远低于煤电。有数据显示,2017年全年,南方区域西电东送电量达2028亿度,相当于减少发电标煤0.5亿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亿吨、二氧化硫排放100万吨。
此外,林伯强还提到,广东发展风、光发电,可能更多出于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考虑,因为同样是清洁能源,西电东送的电价比广东自身的风、光发电更低。
据媒体报道,由于跨省水电暂未放开进入电力市场,不参与竞价,云南送广东目前协议电量落地电价依然参照广东省燃煤基准价。2019、2020年,云南送广东增量平均交易电价为0.40767元/千瓦时和0.34427元/千瓦时,分别较广东燃煤基准价低12%和25.6%。
2021年的缺电,加剧了云南和广东两省之间有关电力供应的量、价博弈:云南希望减少外送电量,以保障本省正在强力打造的电解铝产业;而广东则希望增加电量,并享受增送电量的低电价。
上一篇:自来水公司呼吁市民每月洗澡2-4次 频繁洗澡并不对皮肤健康有好处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