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4年的时间,赶上他们了吗?林万东说,在他拼命追赶时,其他同学也在不停奔跑。“在清华,没有人会原地踏步。和一些同学相比,我们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感受非常深刻。”
高中期间,他每月回家一次。读大学后,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长大后,和母亲相处的时光更是珍贵。没有家人在身旁,他常常感到没有归属感,渐渐找不到自己的定位,甚至不认识自己是谁。
林万东认可“寒门再难出贵子”的说法,也因为这样的现实而难过。他承认,考上清华只能代表自己善于做高考题目,而漫长的人生却是个复杂的命题,他并未因此成为所谓的贵子。
但许多人因此产生“读书无用”的想法,林万东却不这么想。他认为,是读书让他考上了清华,读更多的书,有了不一样的思考方式,给他们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2】高考对完答案,知道自己“稳上清华”
4月底,北京的气温还算凉爽。
林万东想起高考前,为参加自强计划的面试,堂哥陪同他从云南来到清华大学。虽然两人都是第一次来清华,但在校园内转了几圈后,林万东默默在心里记下了学校各教学楼、食堂、宿舍的分布地点。
那一年,宣威六中的高考生接近1000人,只有3名同学可以获得自强计划的笔试资格。林万东得知可以去参加笔试时,并没有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参加这个比赛的都是大神级别的人物。我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一开始没抱太大希望。”他说,他不仅顺利通过了面试,在高考时也超常发挥,这一切都让他非常意外。
比起查成绩和收到录取通知书,更让他激动的是考完后收到班主任发来的考题答案那天。他和表哥在昆明的一个花园散步,突然收到班主任发来的标准答案。
他等不及回家,站在原地对答案,一共只错了3个选择题。“当时是最激动的,觉得自己稳上清华,真正出成绩时反而不激动了。”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