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赵辰雷娱乐网>奇闻异事 >   正文

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 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

导读: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 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 你有没有在社交平台刷到“特种兵式旅游”?近日,红星新闻记者发现,“特种兵式旅游”“军训式旅游”“大学生军训式旅游”等词条在众多社交媒体上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在某短视频平台上,带“大学生特种兵旅游”的话题视频已经累计上千万播

▲图源网络

自己对外界探索的渴望,在高中就已经埋下了一枚种子,她告诉记者。高中时,她曾看过一本历史书,书上记载了很多宝贵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我毕业后所有旅行,基本上都是按着书本的痕迹去走,就是想要看一看教科书上写的场景在现实中会是什么样的。”朱玳莹的父母也非常支持她,她父母曾告诉过她,回家不着急,多去看看这个世界更重要。

邢源苏恒发现,现在很多年轻人都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网络、交通都非常发达,也让它的可行性大大提高。”在他看来,安排一趟周末短期出行,不仅可以缓解周中学习的疲劳,也可以让生活更有盼头,“这是一种期待。”

值得注意的是,特种兵式旅游对于学生来说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刘同学告诉记者,她发现一般大家采取这种旅行方式后,通常会选择一些比较远的目的地,比如成都上学的,周末会选择西安、长沙等,可能日均9万步,要是周一有个早八的课程,就很容易迟到或者精神不佳,“所以需要去掌握旅行的度,平衡娱乐和学业。”

▲排队上青城山

“狂欢式”旅行背后有成长、有治愈、有社交

一次出行,并不单纯只是吃吃喝喝,前期攻略的制定、中途突发的一些情况等,都会考验一个人面对问题的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我成长了很多。”朱玳莹告诉记者。她分享了一次被旅行团强制消费的经历,当时一个项目表面是自愿消费,但实际上导游的态度非常强硬,很多旅客都被唬住了,“当时我非常硬气地拒绝了,这也是我第一次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旅途中偶尔也会出现一些奇妙的邂逅。朱玳莹在赶路时,经常会和大巴、高铁上邻座的乘客闲聊,在这个过程中,她认识了很多同样是周末出来旅行的大学生,还有一些有意思的叔叔阿姨,大家都很乐于分享自己的故事,“通过聊天,我不仅认识了世界的多面性,路途中的无聊孤单也消失了”。邢源苏恒也表示,说不定在哪个景点就能偶遇老乡,“去熊猫基地的时候,身旁很多旅客说着西安话,那种感觉非常亲切。”这些不经意的奇遇,似乎会让他们暂时远离周中繁忙学业带来的压力,短暂的狂欢却发挥出治愈的功能。

▲朱玳莹五一行程表

作为一名“冲浪”少女,刘同学在网上了解到特种兵式旅游后也开始行动起来。近日,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相关笔记,寻求志同道合的伙伴,这篇笔记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现在我们群里已经有40多个人,我也和一些‘同好’约好未来几周要去哪些地方。”以前,刘同学更倾向于花上几天时间慢慢体验地方的风景文化,现在她想通过找到同样好奇这种新型旅游方式的朋友一起去高效探索某个景点,“找伙伴的原因之一也是因为想要对方监督自己,不要在旅行中懒下来。”

对于她来说,这样的旅行方式非但没有降低游玩质量,还更高效地去打卡体验了,这些精彩的瞬间值得在朋友圈或者社交媒体分享记录的,“它(军训式旅游经历)有一定的社交价值。”朱玳莹和刘同学的想法也很相似,她会用心记录自己每一次特种兵式旅行,并发布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记者观察到她最火的一条笔记有两百多个网友点赞,“我在分享的时候会有很多姐妹来咨询,也曾通过社交软件找到了同行的队友。”

大学生兴起特种兵式旅游   时间短、景点多、花费少

内容